加固裂縫灌漿修補施工工藝
- 發布時間:2017-07-11 09:39:44
- 閱讀量:
712
(一)裂縫成因分析
鋼筋混凝土是由多種不同材料經拌合、振搗、養護后形成的。從微觀上看,混凝土是帶裂縫工作的,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可見裂縫,特別是對結構不安全的裂縫。大致裂縫是由以下情形。
1、結構性裂縫:由外荷載引起的裂縫,其裂縫與荷載有關,預示結構承載力可能不足或存在嚴重缺陷。
2、非結構性裂縫:由變形引起的裂縫,如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變形,導致結構產生自應力、引起裂縫,進一步導致應力松弛。
(二)裂縫級別判定
我國現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規定,對使用中允許出現裂縫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應驗算裂縫寬度。計算所得的最大裂縫寬度對處在室內正常環境的一般構件不應超過0.3mm,對處于年平均相對濕度小于60%的地區,其最大裂縫寬度不應超過0.4mm,對于屋架、托架、重級工作制的吊車梁以及露天或室內高濕度環境其最大裂縫寬度不應超過0.2mm。
(三) 漿液配置
灌漿漿液按設計要求配合比進行配置。灌漿設備采用灌漿罐、貯氣罐、和空氣壓縮機。也可采用手壓泵和漿液容器,手壓泵應設有壓力表,進漿口和出漿口等裝置及泵的工作壓力均需大于0.2Mpa
(四) 灌漿施工工藝
(1)灌漿前應用裂縫修補膠抹嚴墻面漏漿的孔洞與縫隙。應將松動部位清除后進行勾縫封閉,渾水墻面空鼓處應鏟除,重新抹面封閉。
(2)灌漿嘴子位置和距離。在裂縫的兩端、水平縫與立縫交接處、裂縫拐彎處應設置嘴子,嘴子的距離,當縫寬1mm以下時,為200mm左右;縫寬1~5mm時,為300mm左右;縫寬為5~15mm時,為500mm左右。
(3)壓力灌漿是灌漿加固補強墻體裂縫的關鍵工序。灌漿順序應由下而上或自一端至另一端循序漸進逐嘴灌入,切不可顛倒順序。灌漿壓力應視裂縫粗細而異,通常為0.15~0.2Mpa。灌漿前將漿液倒入灌漿罐后,蓋上進料口并擰緊,檢查各管路接頭,打開貯氣罐出氣閥門,借助壓縮空氣把漿液頂入輸漿管,再通過嘴子壓入縫隙內。待鄰近的嘴子冒漿后,隨即用塞子堵上,然后卡住輸漿管并拔離嘴子,并將此灌漿嘴用塞子堵上,把輸漿管換插到原已冒漿的嘴子,放松輸漿管繼續灌漿,如此逐孔灌漿,直至整條裂縫灌滿為止。
灌漿后應及時清洗外墻面,并清洗灌漿罐、輸漿管。漿液凝固后取下嘴子,清理干凈以便再用。
灌漿時貯氣罐應緊挨灌漿罐,以便隨時調整氣壓。灌漿罐距離裂縫不宜太遠,輸漿管不宜過長,以便灌漿過程中聯系,對話方便及時。
(4)裂縫灌漿料也可按表2采用。
(5)當裂縫較多時,可采用局部鋼筋網外抹水泥砂漿予以加固,鋼筋網可用ø6@100~300(雙向)或ø4@100~200。用混凝土楔子或膨脹螺栓固定于墻體上,楔子或螺栓間距500mm左右,應梅花型布置。施工前墻體抹灰應刮干凈,抹水泥砂漿前應將砌體洇濕,抹水泥砂漿后應養護至少7d。